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在江苏历史展:印在红纱布上的入党誓词和一根特等支前功臣的小竹竿的故事
连日来,“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在江苏历史展”在江苏干部群众中引发观展热潮。展览中,一些珍贵的实物展品成了观展者关注的重点。
今天(7月12日)让我们走进一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印有入党誓词的红纱布和淮海战役时期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贴身携带的小竹竿,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中国在江苏历史展中,展陈着一份特殊的展品。它是一张红色的纱布, 这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印有中国入党誓词的红纱布,上半部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头像,中间一颗五角星,四周环有放射性的光芒,星内画有镰刀与斧头,图案的下方写着中国的英文缩写“C.C.P”和中国。下半部从右向左竖行排列着当时的入党誓词。
这份入党誓词为什么写在纱布上呢?历史展展品征集组副组长黄凯说:“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所以有时候身边有什么就写什么,入党誓词有的写在纸片上,有的写在红纱布上。”
这份入党誓词的内容和今天的入党誓词的内容有些差别。原来,最初的入党誓词没有统一规范,在每次举行入党仪式的时候,是能自行拟定入党誓词。我们的入党誓词是在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后,才变化成今天的样子。
黄凯说:“第一个是红军时期,我们今天看到的入党誓词大致就是那个时代的;第二个时代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然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二大以后才形成了现在的规范的入党誓词。”
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有过数次修改,“纪律”二字却始终是“不变”的那一部分。如皋高新区教育管理中心高涛感慨道:“中国最早的时候,先驱们在一开始就强调从严治党,我看了之后非常激动,在工作生活中要以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自己,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中国在江苏历史展”淮海战役的展出部分,许多观众正围绕着一根刻满了文字的小竹竿互相讨论着。原来,这根竹竿就是当年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在运输军粮时贴身携带的小竹竿,竹竿上的文字,是他2500公里支前路上走过的地名。
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胡卓然说:“小竹竿上刻下了山东、安徽、江苏三省88个地名,而这些地名串起来长达2500公里,从北京走到海南三亚的距离。我们这样做才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当时的支前民工是以怎样的一种努力在为我们的人民军队做出贡献。”
竹竿上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名——界牌,观众们对这个地名的来历有些疑惑。胡卓然和记者说,在唐和恩推着小推车支前的途中,曾经有一条20多米宽的冰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当时绕路二十多里才有桥,来回就是四十多里。为了确认和保证前线的需要,绕路肯定来不及了。
胡卓然介绍:“我们如果查询界牌的位置就能知道它其实是山东的沂河,他们就在冰天雪地中蹚水过了这条河,而上岸之后还来不及穿上衣服,的飞机又来空袭了,他们就这样又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在夜幕的掩护下躲开了敌人的飞机。这样一个时间段他可能看到他们到的地方叫界牌,就把界牌这个地名刻在上面了。”
在小竹竿上能清楚看到许多江苏的地名,如位于徐州的卧牛山,虽然如今那里已经是山清水秀、碧水盈盈,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唐和恩和民工们从这里继续向前,在江苏大地上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足迹。
在展览现场聆听小竹竿的感人故事之后,前来参观的江苏省女子戒毒所民警林文娟深深地震撼于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她感慨地和记者说:“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服务,立足我们的职责使命,为人民群众筑牢远离毒品,拥抱健康的禁毒防线。”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了解,为保障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国在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支前行动,在东起黄海,西至豫西,北自渤海,南达长江9000多万人口的广大解放区,累计543万人民群众参加支前。这让观众们感慨万千。
来自常州市新北区的丁鑫和记者说:“在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说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像唐和恩他率队运粮行程2500公里,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我们这些党员要向他们学习,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怕苦的精神。”而南京市建邺区政协办的曹姬觉得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说:“我们最好的一个传统就是和人民在一起,无论是何时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把自己放在人民群众当中去,这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